11月18日上午9时,海口经济学院体育工作考察团一行莅临我校体育教学部进行考察交流。本次交流活动在体育馆246会议室举行,旨在围绕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分享彼此在体育课程改革、体测管理智能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运动队建设、校园体育文化营造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与创新成果。
聚焦课程创新与智能管理,夯实体育育人基础
交流会上,我校体育教学部主任钟涛老师首先对海口经济学院同仁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此次交流是推动两校体育教学工作协同发展、互学互鉴的重要契机。在专题分享环节,我部详细介绍了“分层次、分类别”的体育课程体系:专科生需在大一完成共2学分的体育必修课,本科生则需在大一、大二完成共4学分的课程学习。基础课程“体育1”巧妙融入八段锦与身体素质练习,并将体质测试自然贯穿于日常教学。同时,学校开设了涵盖篮球、足球、高尔夫等在内的22个体育选项项目,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兴趣与选课需求。
在体测管理方面,我校通过引入智能检测设备并配套开发专用APP,实现了测试数据的即时采集、成绩查询与多次补测功能,显著提升了体测工作的效率与公正性,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
AI赋能教学变革,科技融合提升教学质量
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是我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通过利用AI技术进行教学视频的自动化拍摄、学生动作的精准分析与实时纠错反馈,不仅大幅提升了教学效率,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具个性化的学习指导。相关创新实践已荣获上海市智慧教学一等奖及长三角地区相关奖项肯定。此外,部门积极探索AR(增强现实)技术与体育教学的融合,如在专项课程中,借助AR技术生动展现运动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底蕴,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课程的知识性与趣味性。
运动队建设成果显著,校园体育文化活力彰显
在竞技体育领域,我校坚持“常设队与集训队相结合”的建设模式,目前稳定设有篮球、足球、击剑等7支常设运动队,并依据赛事需求灵活组建临时集训队。学校在经费上给予充分保障,例如击剑队参加全国性赛事的单项经费支持可达十余万元。坚实的保障体系结出硕果,校篮球队实现了市级比赛“两连冠”,足球队在2024年赛事中力克强劲对手同济大学,勇夺桂冠,彰显了学校竞技体育的强劲实力。在体育舞蹈、跆拳道、田径等项目上,参赛团队表现优异,曾多次荣获市级及国家级比赛一等奖。
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营造方面,年度体育文化节已成为品牌活动,融合篮球、足球、气排球、夜跑等多种项目与艺术表演,深受学生欢迎。创新的“竞赛活动抵扣课外锻炼次数”激励机制,配合APP打卡记录2公里夜跑的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满意度。
强化师资与党建引领,保障体系行稳致远
师资队伍建设上,体育部已形成20名专任教师与20多位外聘教师的合理结构,并通过专职教师对接、听课评教、学生评价等多层次监控体系保障教学质量。外聘教师管理严格,严谨的审核调、停课流程确保教学规范与质量不降低。科学的教师工作量制度及规范的劳务补贴管理,为教学稳定运行提供了支撑。
党建工作与体育业务深度融合,体育部党支部党员比例高达70%,组织结构合理,在体测、教学、竞赛等关键任务中,党员教师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部门成功承建“双带头人”工作室,结合系列专项活动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机制化、创新化。此次交流期间,我部钟涛主任全程陪同来访嘉宾参观了我校党史馆,结合“一融双高”建设相关精神,重点介绍了党建工作与体育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与育人成效,进一步彰显了新时代高校体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共话合作前景,同绘发展新篇
在热烈而富有成效的交流考察活动结束之际,海口经济学院考察团负责人对我校在体育教学智能化、课程多元化、管理精细化及文化营造等方面的探索与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将积极借鉴相关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加以应用推广。
我校体育教学部主任对此表示感谢,并期待未来两校能在体育教学改革、科研项目创新、师生互动交流等更广阔领域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携手共进,为提升高校体育教育整体水平、服务体育强国战略贡献智慧和力量。
此次交流不仅加深了两校体育部门之间的了解与友谊,更为双方共同探索新时代高校体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注入了新的动力。
体育教学部媒体中心
宋香君
2025.11.18